联系我们
0577-64616555/64616666

教研之窗

培训管理日志(培训日期:2017年5月22日)

课题(专题)名称

评陈煜朝老师的“同课异构”《我与地坛》

主讲教师

尹相秋

培训地点

会议室

培训时间

晚上6:20-- 9:00

培训学时

1学时

应到人数

24人

缺席人数

实到人数

29人

 

 

 

 

 

培 
训 
主 
要 
内 
容 
及 
效 
果 
分 

 

 

 

 

 

 

  1. 主要内容

陈煜朝老师的这堂课上得是《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母爱的内容,主题很常见,但忏悔之意流露的如此深重的却并不多见。在第一部分关于生命的认识过程的铺垫下,在家中等候和苦苦寻找的母亲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浸透了深沉的爱,母爱愈是突出,儿子的忏悔之情便越发深重。青春期的学生能够轻易地被文字间的感情压得喘不过气来。“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可以让学生背下来,默写出来,甚至也可以要求默写标准的解释和包含的情感,但学生的体验,不能等到亲身经历之后。这部分文字近乎直白的抒情,在前面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深入的领会关于母爱和亲情的伟大。
对于这样一篇好文章,陈老师独辟蹊径,在教学设计上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教学理念。
首先是“基于主问题的课堂教学”理念。陈老师课前用歌颂母爱这个主题的歌曲导入,直奔主题,这是一大亮点,导入文章之后,陈老师又对文章的作者史铁生的生平简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作者当时的状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出示生字,让学生在书上标注注音。在扫除了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陈老师抓住重点段(2、3、5、7)段让学生表情朗读课文,并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这样直奔主题。学生读完课文之后,陈老师接下来追问:读了这几段文字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作者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学生准确地概括出了(哀伤  悔恨) 这几个词语。 
接下来,陈老师又设置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这样的课堂切入点的设定,首先建立在对文本做充分深入的解读基础上。其次建立在对学情的充分预测上。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检查预习的成果,也是课堂环节开展的起始点。以一个问题,推动课堂,并且能够包容其他的环节,这既是课堂的切入点,也是课堂的“主问题”。围绕这样的“主问题”,课堂教学凝练集中,环节清晰明了,整体性高。对教师开展教学来说,比较轻松而容易把握课堂的节奏,对学生来说,习得比较突出明了。    
最后,陈老师又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即是对母亲深深的忏悔,更是对母亲的礼赞。到了这时候,他才真真正正地理解到了母亲深沉的爱。进一步体会文本主题。 
作业布置《我与——》也切合文本。 
总之,陈老师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符合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训练目标,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的风采,那种淡定,那种柔韧有余。 
教学风格,及教学方法能切合学生实际。不愧是深受飞林学生爱戴的资深教师 
我与地坛自评 
尹相秋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我讲《我与地坛》第一部分,也就是写作者与地坛的故事时,我采取的是诵读分析法,通过学生不断朗读,来体会作者在遭受命运致命打击下,在地坛的帮助下走出生命的困境、体悟生命、热爱生命的信念。  
散文的学习,应以学生自己体悟为重点,我也遵循这一原则,让学生以读为主,进而在老师问题导学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在学习《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时,必须弄清楚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地坛是怎样帮助作者走出生命的困境的。围绕这个问题,分别从文中找出写地坛景物的句子,然后让学生重点分析这些句子,看作者写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进而思考地坛给作者思考生命带来的启迪与帮助。问题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如:北京的好去处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痴迷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 地坛与我之间有怎样的宿命?学生很快地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当然这个问题的预设,如果事先没有充分的预习是不会这么快完成的。 
板书:我:失魂落魄    地坛:荒芜冷落          
残疾              历尽沧桑 
被社会遗弃        被人们遗弃 
同命相连 惺惺相惜 
在分析了文本写景句子的作用是给作者思考生命带来的启迪与帮助后,我又启发学生总结写景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 
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中,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 
总之,这节课我是以景物描写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确文本写景的作用。 
本节课只用了35分钟,时间短,课容量大,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比较少。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望各位同仁斧正。

  1. 效果分析

    通过本次的培训,使老师进一步明确:在上课前备好课是极其重要的,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课前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课堂提问也讲究其科学性,不可提一些无效、无意义的问题,提问要讲究方式方法 ,要有创意,要有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的事件要化尴尬为笑声,这样课堂的氛围也会变得轻松和谐,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机智。老师们还了解到课堂上要做到五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育人为目标。

 

记录人:尹相秋 
2017年5月22日

版权所有©苍南县飞林文武学校  备案号:浙ICP备16040521号-1   技术支持:华一网络